【典型案例】丹阳市“县管校聘”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2022-05-05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情况的通报》,介绍了全省各地“县管校聘”的典型做法,我市“县管校聘”改革案例成功入选。


丹阳市教育局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典型做法和案例

近三年先后建立编制核定、工作量认定、请假、教师退出、量化考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师德规范、拔尖人才积分管理、青年教师成长、干部选用等一整套制度。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实施综合改革。从严从紧核定编制,高中、初中、小学分别按照班师比不超过1:4.5、1:4、1:3核定,公办幼儿园按 照“两教一保”核定,与绩效分配挂钩,超编人员不得发放绩效。将奖励性绩效和政府考核奖合并进行考核,依据学校编制情况、办学业绩和群众满意度,拉开学校之间差距;学校绩效考核与量化考评结果挂钩,突出工作量和工作业绩要求。实施职称评审改革,量化考评排名在学校前20%免笔试,在实绩考核中占比80%。 统筹教师专技岗位管理,将5%岗位用于奖励优秀教师、20%岗位用于主动交流教师、75%岗位根据量化考评结果组织教师审。从事教学工作教师转岗到教辅后勤工作岗位,每两年下降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将校长专业技术岗位单列,结合各级名校长评审,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

二是加强合同管理。成立市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与教师签订三年用工合同,将教师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委托学校每年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工作任务。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强化岗位履职的规定》,对于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作出待岗处理,暂缓或不予签订合同。

三是推进量化考评。各学段制定全市相对统一的量化考评细则,突出师德表现和工作业绩,明确各学段不同学科教师工作量,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基础教育大数据平台,每位老师定期上传量化考评情况,实现过程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适岗竞聘、职称评审、拔尖人才评选、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各类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是组织适岗竞聘。打破学段、学校、学科之间壁垒,组织适岗竞聘,通过中层竞聘、班主任竞聘、学科教师竞聘、后勤和教辅岗位竞聘等,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根据学校编制情况和教师年龄结构,组织直聘、合格性竞聘、竞争性竞聘,通过量化考评、工作小组评分、教师民主测评等环节,科学评价每一位老师。成立马相伯教育奖励基金会,表彰激励岗位履职优秀典型。

五是开展常态流动。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各成立6个教育集团,每年下拨专项经费,成立理事会,推进大教研、大集备、大培训工作,达到“资源共享、帮扶共建、特色共显、质量共优”。要求取得高级、中级职称以及拟晋升岗位教师到农村交流三年,超编学科教师主动交流给予量化考评加分、绩效分配上浮、优先就近安排流动等优惠政策。组织各级拔尖人才通过送教、走教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农村教师学科引领。





 

县管校聘案例1.png


县管校聘案例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