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2017-12-08

来源:见学中国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十九大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之前已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响应号召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但是有大部分的实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入领悟什么是美丽乡村,怎么才能让乡村实现振兴。接下来有请朱启臻教授带我们解读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盘点在乡村建设中容易忽略的问题,讨论怎么才能让村民生活得更富裕。


口述:朱启臻

整理:龙江   

【正文】 

大家好,非常感谢【见学中国】提供的这次机会。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乡村振兴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乡村是不是被振兴。

如今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及田园综合体,其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很多和乡村振兴没有一点关系,比如说有的美丽乡村或者是田园综合体以排斥农民为特征,把农民迁走,自己建个景点对外收门票,有的是把农民迁走由公司来承包。以这种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都没有一点关系。因为他是以排斥农民为特征的。

那么什么样的美丽乡村才属于乡村振兴呢?起码要做到两点:

1. 外表美。乡村有着美丽的外表,有的乡村坐落在青山绿水当中,不管是村民或者游客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有的民房建筑非常有特色,且老百姓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



2. 内在美。村庄发展势头良好,老百姓生活富裕,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我接下来把这二十个字给大家做个解释,这个总要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标准或者是要实现的目标。


1产业兴旺


当我们听到产业兴旺这个表述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农村在春节贴的对联: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么兴旺是什么意思呢?这并不是我们过去强调的高产出或者单纯的做大做强。我认为它有以下三种含义:

首先是多业并举,不是一家独大,也不是专业化的单一产业。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手工业以及度假观光。在乡村建设中,首先是满足农民自身的需要,我们在过去总是主张农民应该发展单一产业,在市场上售卖农产品以换取经济回报,然后再买进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思路,根本就谈不上乡村振兴,农民一直在原有的生活模式中打转,并没有因为乡村的建设满足自身更多的需要。

其次,不要片面地强调做大做强,有些东西是做不大的,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充满了地方特色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扩大规模,降低质量呢?举个例子,大家肯定都知道长白山人参,原本因其营养价值高、供应量小,一直处于卖方市场,但是后来因为片面的做大,在市场上失去了主动权,最后转为买方市场,人参几乎卖不出去,价格和萝卜差不多。



最后,注重产业的融合,这些年中央不断的强调:发展产业融合就是让农民增加收入,把产业增值的收益留给农民。说到融合,大家肯定会想到常见的一、二、三产业延伸相融合,这种融合方式是经营主体内部的相互连接,并不是跨主体的产业布局,比如说建一个大的加工厂,和老百姓的种植几乎没关系。我们在这里说的融合是在家庭农场内部、合作社内部甚至是在农户的平台上进行连接,产生新的运营模式,比如说种植葡萄的农民可以将葡萄加工成红酒,然后请大家品尝,发展以葡萄为特色的美丽乡村。



这种方式就是在家庭农场的内部或者在合作社内部进行的有机结合,延长了产业链,农民的收入也实现了增值。还有一种融合的方式:农业的功能拓展和乡村功能的拓展。农业和乡村有多种功能,除了生产功能,还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体验功能、景观功能等等,利用农场这一资源,实现其功能的价值,让农民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最近大家经常提的就是文化+农业+旅游,其实这就是农业、农村和文化相结合,农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农村,文化是无法生存的。

产业兴旺也包括乡村手工业的振兴,我们不要小看乡村手工业,有很多的人都认为乡村手工业在原有的文明下已经衰落了,也有人认为它的成本太高,应该用工业化的产品来取代,但是当处于生态文明时代以后,我们发现乡村手工业也是不可替代的,很多地方的乡村手工业通过振兴,已经变成了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我曾去过安徽的阜南县,当地的柳编工艺成为了他们的支柱产业。手工业不仅可以满足农民自身的需要,也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生态宜居


分为两项重要的内容:


首先是自然生态,很多的乡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和新鲜的空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乡村宜居的这个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我经常说,金山银山不一定是拿来赚多少钱,人们有着适宜的居住环境,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本身就是一种福利。

社会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可以组成循环农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样也可以循环。大家想象一下,在传统的乡村根本都没有垃圾,农民生产的所有东西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人类吃掉粮食,剩下的皮渣当做饲料喂猪养鸡,植物的秸秆用来养羊养牛,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又作为有机肥回到田间,这种循环农业是历史留下的宝贵智慧,维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落的生态环境。在农村有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勤俭节约、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理念,无论是村落的选址、民居的建设、材料的使用都体现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



所以生态宜居不仅仅是盖上一些漂亮的房子,还要从文化的角度,特别是生态信仰、生态理念,生态文化的角度来建设。民居住宅的设计当然是生态宜居的重要方面,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要按照城市的建房标准要求乡村,现在很多的设计公司和规划公司对农村知之甚少,拿着城市的建筑图纸到了农村,结果只能是破坏了农村。冯骥才曾经讲过一句话:建设一个破坏一个。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对农村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想当然的改造乡村,结果把乡村建设的既没有了文化氛围,也不利于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的生产,因此也就无法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农村从表面上看建设得红红火火,但是缺乏文化的内核,是很难振兴的。

现在有很多的地方把村子整体拆掉建设景区,让农民远离土地,住进了城镇,距离土地十几公里,这样的话,农民还能种地吗?农民有办法照料他的土地吗?有的以养殖业为主,农民被安排到二层的小楼,很多人在一层养猪,二层住人,那么这是美丽乡村吗?这样的乡村能振兴吗?所以,当我们要对农村进行开发或者改造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乡村是为了农业生产而存在的,全方位了解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村庄的传统习俗,充分发掘乡村所具备的功能。


3乡风文明


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乡村有一个华丽的外表,老百姓的收入也得到了稳步提升,但是当我们进到乡村里面,就会感觉到没有了乡村的味道,比如说诚实守信这样的优良传统没有了,不知何为尊老爱幼,一切向“钱”看,你想拍个照片被阻拦了,村民会说:“你不在我家吃饭,凭什么拍我家房子。”你想问路,小摊老板会说先买瓶水,然后再告诉你,各位感受一下,这样能称得上是和谐的美丽乡村吗?

十九大报告指出,真正的乡风文明是以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为基础,融入现代文化,构建一个自制、法治和德治为一体的治理结构。所以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要把家风和村风联系在一起,也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联系在一起。我去过很多地方考察,有的村庄开展有关家风家训的活动,通过时间的积累和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村庄就会变得更加的和谐,这种和谐的环境反作用经济的发展。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考虑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主流的城市文化,我认为乡村并不是越土越好,而是要发扬光大乡村传统的优秀文化。我很赞成一句话:乡村让城市更美好。有很多城里人一到周末就到乡村观光旅游和度假,就是因为乡村有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

在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城市有着显著的优势,乡村也有它不可替代的功能,十九大强调城乡融合,实际上就是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之上实现功能的互补,所以我们要突出乡村的这种特色而不是把乡村变成城市,更不是用城市的那种建设思路去改造乡村。


4治理有效


在上文已经提到过我们要构建自制、法制和德治的治理体系,乡村有着自制的传统,只是这些年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制的这一功能。德治在乡村更是有着坚实的基础,一个人生下来从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在村里边很容易就完成这样一个社会化的转变,乡村比城市更优越,我们会在有的村子里面看到“行为矫治中心”,把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或者触犯法律的人安排在这里劳动、生活一到两年,这些人会慢慢的变成一个尊重劳动成果、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范、懂得基本道德礼仪的对社会有益的人,而城市社区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乡村的治理应符合它的文化结构,比如说乡村没有打官司的传统,更多的是通过自我调节,以及邻里的互助、舆论的监督,优秀的示范等等,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东西来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


5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总目标。

我理解的生活富裕不仅仅局限在收入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人们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经常有人说:穷的就剩钱了。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穷的只剩钱了呢?是因为我们除了有经济的需求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精神的需求。



综上就是我对十九大中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解,其中也阐述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辩证关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