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分类培养 提升现代农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质量

2022-03-07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秉承服务“三农”办学宗旨,坚持立足农牧业、融入农牧业、服务农牧业,建立了“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向社会输送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12万多名,向山东畜牧业输送了近七成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山东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基于“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二是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典型工作岗位及核心技能,做到基础课程共育、核心课程分修、拓展课程互选。三是建立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强化学生生产劳动技能,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三下乡等劳动育人实践。四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三级递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双创基础,遴选有潜质的骨干开展特训培育,精选有创意项目的学生提供孵化扶持。五是建立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量身定制学生发展标准,开展文明修身、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环境育人和道德实践四大工程,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志愿服务积分、学业预警、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年报五项制度,保证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培养现代农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创新“德技并修、双元育人、双创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产业需求人才。针对现代农牧产业高端对人才的需求,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形式,进行职业基础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行业企业亟需人才。学校与农牧龙头企业联合成立特色二级学院,明确双方职责,共担培养成本。遵循畜牧业生产特点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创新“1+N”师傅团队模式,每个学徒小组配备1个大师傅和“N”个岗位师傅,大师傅负责学徒职业规划、关键技术培训等,岗位师傅负责各岗位的现场教学。共建出徒考核标准,规范开展评价,确保出徒质量。三是探索“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培养扩招人才。采取集中教学、网络教学、岗位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满足求学并兼顾生产的现实要求。每学期进行2-3次集中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就业方向,从现代养猪、现代养禽、现代养牛、现代养羊、饲料生产等专业方向中择其一,在相应实训基地进行岗位教学,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提升岗位技能。

  三、实施新农科国际范式专业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基于OBE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标准。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依据专业教学标准,面对产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职业能力分析,调研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研究确定毕业要求。加强课程目标研发,重构课程体系。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建议等。二是优化支撑条件,确保高质量开展教学。实施“丰羽、展翅、腾飞”三大教师培育工程,分类培养优秀师资,强化师资保障。校企共建技术技能训练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旧动能转换智慧农牧示范园,引进5G技术和世界先进设备建成奶牛、肉牛、禽蛋养殖、饲料加工、农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标准化生产实训中心,进一步优化实践条件。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在线课程建设,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三级体系。建成超融合数据中心,实现“教、学、做(训)、测、评、研、创、管”一体化,课堂教学全过程智慧管理。三是加强第三方评价,持续做好改进。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面向应届毕业生、3-5年毕业生、教师、核心雇主和行企专家五类利益相关方,开展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调研,对专业毕业要求的合理性进行研判,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优化支撑条件。